青惜峰巒過,黃知橘柚來。在浙江玉環這座東南沿海小城里,蘊藏著遠近聞名的中華第一柚——玉環文旦。霜降過后,今年文旦迎來全面采摘入市。
位于漩門灣濕地公園的文旦園里,種植戶穿梭在樹間,金燦燦的果實格外誘人。“今年是個豐收年啊,預計總產值可達150噸左右呢!”正在采摘文旦的農戶吳希君喜上眉梢。目前地里四成文旦都已被預訂,近的銷往江浙滬一帶,遠的能發往新疆、北京等地,今年文旦銷量十分可觀。
一直以來,文旦是玉環的第一大產業,也是許多鄉村實現產業造富的優勢所在。為了提高產業數字化、智能化水平,玉環市農業農村和水利局以數字化改革為切口,攜手浙江森特打造“文旦一件事”數字化應用平臺-“柚”香玉環,旨在用數據打通產、供、銷全流程,豐富文旦產業生產經營模式、提升文旦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,加快文旦產業轉型升級。
智能化生產 豐產又豐收
結合文旦生產全過程,浙江森特建立農產品種植管理系統,為農戶提供從文旦生產、農資使用、農事操作等全流程數字化管理,提高文旦智能化生產水平,實現質量與產量的雙提升。
在文旦數字化示范基地,基于數字化設備對文旦生長的全方位數據采集,農事AI專家全自動給出生產建議與種植情況結果分析,促進文旦種植管理精準高效。當出現氣象災害、某施肥指標參數超過設定預警值等情況時,系統自動預警并生成預警事件,通過手機短信及網頁報警提示管理人員或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和控制,降低農事失誤率 90%以上。
2022年,玉環文旦種植面積3.08萬畝,產量2.50萬噸,產值達到2.75億元,是近五年來產值最高的一年,同比增長15%,經濟效益顯著。“通過這個標準化生產,我們的種植方式更規范、更綠色,文旦的甜度和產量都有明顯提升。去年,我們的產值達500萬元,同比增長20%。”文旦種植戶說。
數字化監管 筑牢保護墻
作為全國農產品的地理標志,如今的玉環文旦是當地農民手中的“致富果”,也是玉環對外宣傳的一張金名片。浙江森特全面梳理玉環文旦產區、產業、產品資源稟賦,以數字技術對玉環文旦進行產業發展、品牌管理的數字化監管,筑牢文旦產業發展保護墻。
依托GIS技術、數據歸集,浙江森特為玉環摸清產業家底繪就“文旦一張圖”,對文旦產業種植主體、批發市場等要素開展實時、動態數據更新,通過可視化“指揮艙”,對文旦的生產、經營、管理、服務全產業鏈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決策,真正做到科學管理、智能決策。
建設玉環文旦品牌管理體系,數字化管理品牌申請和生產經營主體準入準出機制,提高質量安全管理及決策水平,打造區域品牌可持續性發展的良好環境。不僅如此,系統通過對區域內農產品品牌、營銷等市場數據的多維度分析,實現農產品產銷分析和未來市場規模的預判,從而指導生產經營主體更科學地進行銷售渠道的選擇及價格的制定。
好貨不愁賣,好柚不愁客。據樟岙村文旦種植戶老褚介紹:“玉環文旦品質好、品牌響,這個時候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客戶,我這個園區每天100多箱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,基本上是供不應求。”
便捷化服務 增強幸福感
浙江森特為文旦種植戶量身打造移動端應用—柚香玉環,在“柚香玉環”應用上,種植戶可以實時了解文旦的市場行情,還提供線上專家問答、農事AI 服務、病蟲害預防、政策補貼、金融貸款等十幾項惠農服務,貼身解決種植戶信息不暢、金融渠道少、辦事流程繁瑣等難題,為種植者提供高效分析和服務,助力增產增收。
“‘文旦一件事’投入使用后,進一步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,提高農業主體標準化生產水平,提升“玉環文旦”品牌價值。”玉環市文旦特產服務中心技術人員表示。
未來,浙江森特將通過數字技術幫助更多果農種出好品質的文旦,產供銷一條鏈,把果農辛勤結晶賣到全國去,讓沉甸甸的果實化成金燦燦的黃金果,助力農民共同致富。